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依据《江西省开放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和《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制定
来源:公示信息 | 来源:赣市府办发〔2017〕69号 | 时间:2019-03-03 | 5947 次浏览 | 分享到:

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2017-2025年)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推动开放升级的决策部署,科学谋划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加快推进赣州市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打造“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新样板”,依据《江西省开放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和《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特制定《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以来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就

    1.招商引资稳步增长。“十二五”以来,赣州市招商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4%,2016年达到15.15亿美元;实际引进5000万元以上和1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74%和16.58%,2016年分别达到676.75亿元和610.83亿元。在引进项目资金总规模继续攀升的同时,项目质量实现了进一步的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对外贸易量质齐升。“十二五”以来,赣州市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7%,2016年达到41.12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17.22%,在2014年迈上30亿美元的历史性新台阶,2016年达到33.91亿美元。在出口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主体队伍不断壮大,贸易伙伴不断增加,贸易质量全面提升。

    3.外经合作加速推进。“十二五”以来,赣州市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双管齐下,效果明显。尤其在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截至2016年底,全市有对外投资企业33家,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均突破1亿美元大关,具备对外劳务合作业务资质、对外工程承包资质的企业共5家,对外经济合作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4.开放平台得到夯实。“十二五”以来,龙南、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相继升格为国家级,赣州市被商务部、人社部、海关总署认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赣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功获批,赣州综合保税区作为江西省首个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并通关运营,全国首个出口脐橙质量安全示范区落户安远县。赣州成为中部地区开放平台最多、最全的设区市,为促进赣州乃至江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5.口岸建设快速发展。“十二五”以来,赣州口岸平台的设立和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赣州铁路口岸获准成为全国第八个临时对外开放口岸,全国内陆口岸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挂牌运行,赣州机场设立航空口岸正式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龙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瑞金陆路口岸作业区获批设立并开工建设。赣州至厦门、深圳铁海联运快速货运班列开通运行,赣欧(亚)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双向开行,经深圳盐田、蛇口和满洲里口岸入境的进口木材实现了口岸直通,为把我市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据统计,我市本地发运的国际集装箱由2011年的12945重标箱增加到2016年的27511重标箱,货重由2011年的9.35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18.2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6.3%、14.2%。

专栏1:“十二五”以来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完成情况

2016年完成值

年均增长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15.15

10.4%

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亿元

676.75

20.75%

外贸进出口

亿美元

41.12

16.7%

外贸出口

亿美元

33.91

17.22%

对外直接投资

万美元

1688

25.5%

口岸货运量

重标箱

27511

16.3%

万吨

18.2

14.2%

(二)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放型经济总体规模较小。2016年,赣州市外贸进出口排名全省第五,位列南昌、九江、吉安、上饶之后,进出口总额在全省占比只有10.2%,仅有****(南昌)的43.7%。2016年赣州市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14.5%,较南昌相差近一半。招商引资引进龙头带动型的重大项目较少,产业层次偏低,带动能力不强,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不多。

    2.开放型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较低。从2016年全市经济指标运行情况来看,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较低,外贸依存度仅为12.3%,低于全省平均值2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占比仅为4.6%,开放型经济在GDP中占比较低。

    3.外贸外经后劲不足。外贸出口缺乏新增长点,外向型大项目和国际知名品牌少,市内省级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具有较大差距。企业“走出去”规模小、实力弱,风险防范能力不强,市场的开拓能力较差。

    4.开放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开放平台数量众多但效益不高。龙南经开区、瑞金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全省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靠后。赣州综合保税区作为江西省首个综合保税区功能还不够完善。口岸设施、体制机制、贸易便利化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物流成本偏高。

    二、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围绕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强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以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为引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增强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推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推动开放平台创新发展,积极构建“一核两翼”开放合作新格局,全面提升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为打好攻坚战、同步奔小康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以创新驱动开放,通过不断加强理念创新、政策创新、体制创新、平台创新、服务创新,抢占对外开放制高点,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新局面。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数量规模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从低成本传统优势向综合竞争力优势转变。

    2.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发挥赣州市区位优势,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构建开放大通道,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融入“长珠闽”经济板块,努力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不断提升赣州市开放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3.坚持统筹发展。合理配置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资源,推动各县(市、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充分利用本地园区和产业基础,形成各具优势、融合互动、多点支撑、竞相发展的区域开放板块。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开放型经济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加速转型升级协同推进。

    (三)发展目标

    1.招商引资:坚持总量与质量效益并重,保持招商引资规模稳定增长,优化引资结构、提高引资质量、增强引资效益。

——到202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1.59亿美元,年均增长9%左右;到2025年达到32.01亿美元,年均增长8%左右。全市引进省外项目资金达到99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5年达到14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

——招商引资质量明显提升,到2025年,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个以上,引进国内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0个以上,累计引进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和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0个以上,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

    2.对外贸易:外贸发展方式有效转变,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到2020年,全市外贸出口实现43亿美元,年均增长5%左右;到2025年,全市外贸出口实现49.8亿美元,年均增长3%左右。

——推动国际市场多元化。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在全市外贸出口中的比重,占比逐步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新能源汽车、稀有金属、电子信息产品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0%左右,占比达到15%左右。

——创新外贸增长方式。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外包等新的外贸增长点,争取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6%,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年均增长20%。

    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走出去”的规模和质量同步发展。全市对外直接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企业对外投资的服务保障机制更加完善。

——到2020年,全市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稳定增长,达到2500万美元,到2025年达到4000万美元。

    4.口岸建设:把赣州口岸打造成为内陆一流口岸。与全省同步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大通关协作机制,全面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到2020年,力争实现赣州机场对外开放,全市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实现年均增长45%以上,航空口岸当年旅客吞吐量6.0万人次以上。到2025年,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实现年均增长20%以上,航空口岸当年旅客吞吐量20万人次以上。

专栏2:2017-2025年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6年

2020年

年均增幅

2025年

年均增幅

招商

引资

利用外资(亿美元)

15.15

21.59

9%左右

32.01

8%左右

利用省外资金(亿元)

676.75

990

10%左右

1400

9%左右

对外

贸易

出口总额(亿美元)

33.91

41

5%左右

47.5

3%左右

对外

合作

对外直接投资(万美元)

1688

2500

保持稳定增长

4000

保持稳定增长

口岸

发展

口岸货运量(重标箱)

27511

121600

45%左右

302600

20%左右

口岸货运量(万吨)

18.2

80.5

45%左右

200.3

20%左右

    三、发展重点

    (一)构筑区域合作新格局

    1.着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之间的合作,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密切双边高层会晤与友好往来,提升合作水平。加强与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的交流合作,促进赣州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交流,协调推进项目合作。推动与沿线国家或城市建立经贸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经贸合作项目数据库。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建立与沿线国家和城市官方信息交流平台,实时发布经贸、文化交流等信息。加强与重庆、成都等国内节点城市的对接协作,集并赣粤闽湘四省及周边地区的产品出口直放,稳定开行赣州至厦门、深圳铁海联运快速班列,推动赣欧(亚)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常态化,将赣州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国际货物集散地。

    2.深度融入长珠闽经济板块

    优化对接长珠闽的区域合作格局,突出重点城市和区域,构建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辐射珠三角、以厦门为中心辐射海西经济区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强长珠闽地区的产业协作,整合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培育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布局优化的产业集群。围绕“北上南下”战略,深入开展“南下”招商,积极推动赣州与深圳、厦门、广州等地干部交流合作机制,积极深化赣州与深圳、广州、河源、厦门、泉州、龙岩等地战略合作。依托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及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平台,促进产业组团式转移。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走廊建设,加快推进沿海高端产业和技术向赣州市转移,提升产业承接水平。加快推进赣粤、赣闽产业合作区建设。

    3.密切与港澳台经贸合作

    充分发挥港澳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作用,立足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台湾全球代工产业中心,澳门国际会展、旅游中心等独特优势,利用好赣港经贸合作活动、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等平台,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加强与港澳台的经贸合作,着力引进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科技创新产业项目。

    (二)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

    1.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加快“两城两谷一带”(即: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步伐,围绕“两城两谷一带”主导产业开展招商,着力引进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现代家居、稀土钨新材料及应用、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围绕各地首位产业,打造产业集群。突出新经济招商,把握新经济规律和特点,发展壮大新经济。利用国家振兴赣南苏区和推进扶贫攻坚释放的政策红利,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赣州获批成为江西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大对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的招商力度,努力将赣州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典范。

专栏3:赣州市主攻工业首位产业分布情况表

序号

县(市、区)

首位产业

发展的细分领域

1

章贡区

生物制药产业

中成药注射剂、颗粒、胶囊、片剂,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消炎抗菌化学药及医疗器械

2

南康区

家具产业

实木、板式、家具五金、化工、油漆、电子商务、物流、加工贸易

3

赣县区

钨和稀土新材料应用产业

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电机、稀土合金、抛光材料、特种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等产品,高精度高性能研磨涂层合金及配套工具、高性能超细和纳米硬质合金、功能梯度硬质合金及工具

4

信丰县

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电路、智能终端、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家电、移动通讯、储能电池

5

大余县

稀金谷新能源材料精深加工产业

钨及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碳酸锂动力电池、钴金属及三元材料以及超细羰基铁粉新材料

6

上犹县

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

各类玻纤丝、玻纤电子布、增强基材、绝缘基材、玻璃钢加工应用、汽车轻量化玻纤复材应用等产品

7

崇义县

硬质合金应用材料产业

地矿工具、装备制造业刀钻具领域的棒材、球齿、涂层刀片

8

安远县

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音响成品制造及配套元器件

9

龙南县

电子信息产业

LED及绿色照明、智能终端、数字家庭视听设备电子元器件

10

全南县

氟(稀土)新材料产业

氢氟酸、氟化铝、氟钛酸钾、氟硼酸钾、海绵钛氟树脂、含氟膜材料、稀土永磁、核级锆铪

11

定南县

稀土永磁材料及应用产业

稀土氧化物、仲钨酸铵APT、钨粉、碳化钨粉、氧化镨钕、氧化镝、氧化钆、钕铁硼磁钢、稀土金属

12

兴国县

机电制造产业

拨叉、压铸铝、轮胎等汽车配件,电动车、电瓶车等新能源汽车、远程控制设备系列产品

13

宁都县

轻纺服装产业

服装品牌运营、服装加工兼研发设计

14

于都县

服装服饰产业

服装服饰研发设计、原材料贸易、加工制造、品牌建设、产品检测、产品展览、技术培训、仓储物流

15

瑞金市

电气机械

及器材制造

民用电线、线缆线束及配套关联产业链

16

会昌县

氟盐化工产业

氟化工、盐化工、氟盐化工(烧碱、耗氯产品、耗碱精细化工产品、新型ODS替代品、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副产氯化氢综合利用)

17

寻乌县

新型建材产业

陶瓷建材(建筑陶瓷、卫生洁器陶瓷、艺术陶瓷及其配套企业)

18

石城县

品牌鞋服产业

品牌鞋服研发设计、辅助材料生产配套、品牌主营建设

19

赣州经开区

新能源汽车

产业

电池、电机、电控、变速箱制造、新能源乘用整车制造

20

赣州综保区

保税加工物流产业

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跨境电商、跨境金融服务

    2.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积极承接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负面清单模式,推进重点领域开放,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支持外资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海外人才创业发展。加快推进一批境外投资者参股内资项目、老项目增资扩股、优势项目境外上市资金回流等。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赣州市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加强“引资”、“引智”和“引技”结合,吸引外商投资以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和引导外资银行在赣州市设立分支机构。推进对外商投资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行政服务,简化企业在办理工商、税务、外汇、海关等手续时的审批环节,大力创造更加开放、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

    3.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围绕新经济和优势产业,积极运用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代理招商、驻点招商和“互联网+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方式,开展产业招商。运用股权招商、资本招商,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推动赣州市新经济发展。积极推进赣州市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境外上市,鼓励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大力实施“央企入赣”、“民企入赣”和“外企入赣”工程,以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国内500强、央企、知名民企、行业龙头企业等为重点引进对象,全力推进招大引强。深入推进“赣商回归”工程,促进在外赣商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和总部回归。

    (三)提高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

    1.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以经营权做多、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为原则,加快外贸主体多元化步伐。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资源能源性产品、新型环保装备等进口。发挥综合保税区优势,打造大宗产品保税交易市场。鼓励企业在赣州综合保税区内设立进口分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依托赣州市钨、稀土、家具、矿山机械、农产品等特色产业集聚区,通过商标注册、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外贸品牌和行业外贸品牌。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扩大与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促进市场多元化。

    2.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强化加工贸易在全市对外贸易中的支撑作用。优化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环境,围绕赣州市产业基础持续引进国内外知名加工贸易企业。继续巩固和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轻纺、家具、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支持传统加工贸易产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促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辐射和技术溢出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带动加工贸易产业优化升级。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持续提升研发能力和创建自主品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加工贸易领域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由单纯的贴牌生产(OEM)向委托设计(ODM)、自有品牌(OBM)并举转型,培育一批加工贸易品牌企业。

    3.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

    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探索和创建赣州市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进赣州市申报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加快培育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重点推进南康家具市场、赣南脐橙交易中心等特色专业市场,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扩大相关商品出口。充分发挥现有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积极作用,培育一批市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便利服务。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支持技术出口。

    (四)加快推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1.培育“走出去”主体

    按照自愿和效率原则,通过相互参股、战略联盟等方式,在家具、现代农业、电子等产业形成若干家面向出口和境外投资的复合性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支持宏达矿业、腾远钴业为龙头企业带动我市矿产资源型企业在境外投资建厂,支持华坚国际鞋城在埃塞俄比亚建设境外工业园,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式转移。采取倾斜政策,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尽快发展成为专业化“巨人”企业。

    2.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企业以跨国并购、股权投资、参股开发等多种方式,并购境外营销渠道完善、研发能力较强、拥有国际品牌的知名企业,获取资源和营销渠道。支持澳克泰工具有限公司在法国开展机械、制造、加工和技术研究、分析、测试,提高综合竞争能力。鼓励中小企业“抱团出海”,实现境外营销渠道或机构的战略共享,扩大境外市场的占有率。

    3.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发展壮大国际承包工程企业队伍。鼓励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实力强并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实力型企业,积极申报国际承包工程经营权。鼓励赣州亿通公司等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主动与有实力的国内外著名承包商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承包大中型工程项目。立足现有基础,重点开拓非洲、印度、柬埔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承包工程市场。

    (五)推动开放平台创新发展

    1.加快产业平台转型升级

    推动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转型升级,突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工贸易等产业特色,主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园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园区品牌。推动发达地区国家级经开区与赣州、龙南、瑞金经开区开展对口帮扶,鼓励园区之间深度开展产业合作。探索设立跨区域产业合作区,打造“飞地经济”。推动省级开发区创新发展,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要素集聚,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向主导产业明确、延伸产业链条、综合配套完善的方向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拓展内生增长空间

    推进龙南、全南、定南园区一体化发展,打造赣州南部重要增长板块。在“三南快线”沿线建设“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产业园。创新管理模式,将全南工业园、定南工业园、“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产业园纳入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推动品牌共用、政策共享、规划共编、园区共建、数据并表,构建龙南经开区“一区四园”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建设,打造赣州东部增长板块。将宁都、石城纳入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政策辐射范围,支持试验区推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参照瑞金省直管县管理办法,将市级层面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兴国、于都、宁都、石城,对已享受的综合保税区、赣州港等特殊监管区的优惠政策及试点示范事项延伸复制到试验区。

    3.加快完善口岸平台

    依托赣州铁路口岸,申报设立进境粮食、水果、冻品等指定口岸,推动多品种、多口岸直通。加快推进赣州航空口岸、铁路口岸、龙南保税物流中心、瑞金陆路口岸作业区建设,推动“港区联动、一体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口岸物流,拓宽多式联运通道,降低物流成本,逐步实现“进境货物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货物与沿海同价起运”的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体系。充分发挥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推进《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完善市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形势、通报情况,研究解决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重大事项的协调和重大项目的督办。强化各县(市、区)、赣州经开区和蓉江新区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继续推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招商引资是第一要务、第一业绩、第一能力,突出招商引资“头号工程”,把招商引资工作列为“一把手”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市、县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扶持体系。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以“减负、解难、放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精准施策、激发活力、劣汰存优、促强提质,改进监督、优化服务”为主要内容,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有效地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减负担、增效益,创优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总结推广“以商招商”、“保姆式”服务等成功经验,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审批程序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的地区之一,增强我市对外开放与区域城市竞争力。加大已出台优惠政策的兑现落实力度,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适时制定或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针对我市主导产业,落实有差别的优惠政策,实施“一产一策”,对特别重大的项目或企业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同时,落实反制机制,所给优惠须以外商兑现合同承诺为前提,对未履行合同的外商须及时终止合同,并收回已给优惠。

    (三)完善开放型经济人才支撑体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商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大力推动我市开放型经济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开放型经济人才培训机构的合作,创新开放型经济人才培养方式和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善于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政策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行政管理队伍。将开放型经济业务培训列入市、县培训计划,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对外开放专题研讨或培训班,提升开放型经济干部队伍专业素质。加强招才引智,注重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的引进,注重高层次创新、创意、创业人才及团队的引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投资拉动型向人才支撑型、创新驱动型转变。完善吸引外来人员来赣州工作和创业的政策措施,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外来人员和投资者出入境、户籍管理、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最大限度便利,让外来优秀人才愿意来、留得住。

    (四)完善开放型经济运行监测体系。以保障全市开放型经济有效运行为目标,建立健全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对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的运行监测。建立和完善全市项目数据库动态管理制度,加强对各县(市、区)和国家级经开区项目洽谈、落地、建设情况的调度。完善外贸企业运营情况预警监测分析制度,对全市外贸进出口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监测、监控和预警。完善对外经济合作与境外投资的统计制度,建立和完善全市“走出去”项目信息库,全面掌握全市企业境外投资情况,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序开展。

    (五)完善开放型经济评价与激励体系。探索建立全面反映开放型经济发展状态的综合性考核指标体系,将利用外资、利用省外资金、项目落地、外贸进出口、口岸工作等指标进行综合考量,全面评判各县(市、区)和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型经济总体发展水平,避免单一指标、单项考核所导致的各种弊端。坚决整治“为官不为”,严肃考评问责,对年终考评招商引资排名倒数第一的县进行约谈、问责。同时,将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市直单位以及税务、工商、环保、海关、商检、外管等相关部门纳入考核,督促各部门共同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各地各部门积极性,推动开放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关链接http://www.shangyou.gov.cn/zw/zw_ghjh/201804/t20180428_405397.html】

相关信息
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