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经济开发区概况-赣州经济开发区简介

来源: | 来源:赣州经开区网站 | 时间:2020-05-15 | 22458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要:赣州经济开发区,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领跑全市,平台建设日臻完善,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改革创新活力增强,产城融合加速推进.
    赣州经开区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西北部,成立于1990年7月,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5个乡(镇、街道)和1个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管理处,受市委、市政府委托,赣州综合保税区纳入领导管理,总面积217.2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6.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万。近年来,赣州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二十四字工作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全力打好六大攻坚战,突出主攻工业,致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着力建设“一区三基地”,即把赣州经开区打造成赣州工业发展龙头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闻名的产城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向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国家级经开区加速迈进,被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认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重点转移承接地,获评商务部“中国开发区20强”之“最具投资潜力奖”。
赣州经济开发区
    赣州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领跑全市。作为赣州对外开放的高地、工业发展的主平台,赣州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领跑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财政总收入、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多项主要指标连续多年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其中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1/5强。在全省开发区2018年度争先创优综合考评100个园区中位居第三,成功跻身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
赣州经济开发区
    赣州经济开发区平台建设日臻完善。以“一城两园两区”片区模式推动平台建设。“一城”,即: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位于我区西部,总规划面积35.2平方公里,自2016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完成征地2.5万亩,唐龙大道、城西大道、机场快速路、唐凤大道等9条主干道约24公里道路建成通车,科技城首期范围内的循环路网实现贯通。规划建设5.92平方公里的赣州职教园区内,江西理工大学、赣南职业技术学院、南方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和检测中心快速推进,章良、洋田等2个城市组团加快建设,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冶交通建设新能源汽车小镇,一座集制造、研学、产景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城初具规模。“两园”,即:电子信息产业园,位于我区中北部,总规划面积32.5平方公里,累计征地2.4万亩,平场7970亩,新建市政道路24.6公里,岗边大道、香江大道升级改造全面完成,“两横三纵”干道加速形成,园区框架迅速拉开;园区内道路基本完成“白改黑”,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累计建成标准厂房57.5万平方米,物流中心等配套功能区不断完善,共落户电子信息企业120多家。北部农旅产业园,位于我区北部,规划面积53.7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农旅项目,已建成综保区至凤岗镇北部旅游区旅游公路,凤岗镇南边村至湖边镇官田村旅游公路等3条旅游公路加快推进,凤鸣谷、康华医养结合等6个农旅项目加快建设,五彩城花博园、台湾部落民俗文化村初具雏形,逐步成为中心城区的“后花园”、理想的休闲胜地。“两区”,即:赣州综合保税区,位于我区中部,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是江西省首个综合保税区,自一期2.229平方公里于2016年10月19日正式通关运行以来,在建和建成标准厂房、保税仓库40万平方米,注册企业58家,落户讯海、海富莱、进出口木材中转交易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21个。“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政策正式落地,在全省率先开通“赣州至香港货运直通车”,2018年常态化开行110余班次,实现通关货物总值8120万美元。累计实现进出口货物总值39.5亿元,其中2018年22.75亿元,同比增长156%。西城区,位于我区西南部,是我区最早的建成区、正在建设的高铁新区和未来的城市核心区,推进金坪工业村旧城改造提升等项目,对西城区进行了规划再提升、功能再完善、品质再提升,布局了住宅小区、医院、学校、文化、公园、体育和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高铁将于今年年底开通,助力全市建设四省通衢现代化中心城市。
赣州经济开发区
    赣州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首位产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已落户工业项目23个,其中,国机智骏、凯马汽车、昶洧汽车、中电、中商国信等整车项目6个,孚能科技等关键零部件项目8个,科研院所和检验检测中心项目8个,汽车小镇项目1个,总投资超800亿元,特别是国机智骏汽车、凯马汽车赣州分厂项目获省发改委备案,正进行工信部准入审查工作,将于今年三季度正式投产,孚能科技获得奔弛戴姆勒超百亿欧元订单,产能逐步释放,初步形成了“整车+关键零部件+研发+检测+汽车文化”的新能源汽车生态链,全区现有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达到67家,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具备年产100万辆整车、32.3Gwh锂动力电池、10万台新能源汽车电机等产品的生产能力。预计今年年底,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200亿元。2016年8月、2018年7月,李克强总理和栗战书委员长先后到我区考察指导,对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现有电子信息企业125家,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分别达43家、32家,形成了智能终端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占全区工业份额升至38%,集聚度越来越高。钨和稀土等传统产业华丽转身,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资每年平均增速达80%。以新经济引领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发展动力加速向新兴产业转换,集聚了国机、中车、五矿、招商局集团等央企和日本京瓷等世界500强企业。全区现有工业企业55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利税总额超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
    改革创新活力增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推动从产业园区向科技创新园区转变。江西赣州人力资源产业园、赣州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成开园,出台了系列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兑现人才公寓、人才补贴、研发经费等政策。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理工等科研院所开展深入合作,全区共有研发、检测及基础服务平台46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科技创新及基础平台达15个;有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汇聚了博士及同等以上高层次人才782名。成功申报63个国家、省、市科技计划和重点新产品等项目。新能源汽车科技城获批第四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授权专利总量2377件,注册商标总数2560件。成功申报全国首批标准化服务试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扎实推进。
    赣州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加速推进。主动融入中心城区联动发展,助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城市项目建设,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新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功能和品质不断提升,城镇人口加速集聚,城镇化率达68%,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赣州综合物流园正式运营,被评为“2018年全国优秀物流园区”;“吉集号”智慧物流平台注册司机用户突破30万,荣登2018年中国产业互联网TOP100排行榜,辐射周边10多个省市;孚能科技获评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获得C轮融资超10亿美元,刷新了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单项融资最高纪录;趣店集团和品钛集团成功在美国上市,金力永磁在A股成功上市,全区挂牌上市企业达9家;全国首个区块链金融产业沙盒园平稳运营,入驻区块链、金融科技类企业22家,多元化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区各类市场主体3万余户、从业人员8万余人、注册资金700多亿元,建成7个专业市场;拥有金融机构22家,发放贷款总数列全市前列;物流企业超200家,总吨位、仓储面积、税收总量居全市第一。
    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具有典型的亚热带丘陵区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冷暖变化显著,降水概率大。境内平均气温20.9℃,7月为最热月,累年月平均气温为29.4℃,1月为最冷月,累年月平均气温为8.0℃;年日照时数为1888.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2%;年降水量为1400—1500毫米,累年平均降水量为1494.8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183.9毫米,年最小降水量969.6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一般每年9月至次年3月盛行偏北风,4—6月南北风势均力敌,仍以北风稍多,7—8月南风最多,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最大风速为18米/秒。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赣州市西城区,与河套内老城区仅一江之隔,大广、厦蓉高速公路在区内设有出入口,京九铁路、赣韶龙铁路在区内设有货运站台;从区内出发前往赣州黄金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只需15分钟车程,区内已开通九条公交线路,交通便利,出行方便。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地区环境优美、人气旺盛、商务繁荣、创新活跃、产业蓬勃发展的经济区域,是赣南具有现代化、国际化特色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在今后的发展中,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提升发展水平,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信息来源于赣州经济开发区网站。
    更多信息:赣州网络热词,赣州市热门,江西赣州搜索词-江西省赣州市

相关信息
信息资讯